
我们期待的社区慈善,是陪伴社区伙伴们在一系列社区动员过程中,一起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行动起来,出现更多活跃的志愿者、社区能人、社区社会组织、灵活的资金(社区慈善基金)、服务项目等,以期能实现“共益”。慈善生态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9月5日,由历下区民政局组织开展的“历下区慈善生态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历下创益园成功举办。
历下善治 卢妹玫丨文
在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由山东省民政厅、济南市民政局、历下区民政局三级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泉城论善”主题研讨活动在历下创益园开幕。
行业专家与实务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历下区区域慈善生态建设”这一主题,从文化助推、慈善生态体系建设、社区慈善的现代化、区域慈善生态网络建设及街道、社区践行慈善的路径等进行了交流,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1.2万余人次共同观看。

为推动社区慈善的发展,近年来,历下区以“善历下、益民生”为理念,将社区慈善发展作为民生服务创新的重要抓手,构建起以“历下创益园”为区级慈善枢纽,以街道社工站为慈善专业支持平台、以社区慈善空间为支撑的三级社区慈善服务体系,为分层分类民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发展慈善组织和慈善品牌项目,积极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工作路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黄春蕾带来了题为“社区慈善的现代化转型:进程、挑战与路径——以社区与慈善的互动为视角”的精彩演讲。黄教授从社区与慈善的互动关系出发,深入剖析了社区慈善现代化转型的进程、面临的挑战,回答了“社区”与“慈善”的背后逻辑,为理解“现代社区慈善”概念、推动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济南市历下区善治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孙璐璐带来了“培育多元慈善力量,促进慈善生态建设——促进在地行动的社区慈善服务网络”的经验分享。孙主任详细介绍了历下创益园的服务框架和历下区三级民生服务体系,讲述了历下创益园在填补服务空白,完成区-街-居服务流转以及社会议题切入,倡导联合行动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以期还原历下创益园积极探索社区慈善服务的路径,为社区慈善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多位基层领导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成果。
东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王增海以“平台共建与资源共享——探索民生兜底保障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路径”为题,从政社协同的角度,展示了如何通过机制建立加强与公益慈善力量合作,吸引更多公益慈善资源参与社会救助。

千佛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一雯围绕“社区慈善助力社区发展的多元实践”这一主题,讲述了千佛山街道如何以开展社区养老互助服务为小切口,打造“银发伙伴”养老服务品牌,将辖区高龄、特殊困难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探索形成了一条社区慈善助力分层分类民生服务的新路径。

历园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田健分享了“共历公益,同园爱心——一起久久做好事”的实践经验,从社区居民工作的角度,介绍了社区为什么要建立社区慈善基金,以及如何用好社区慈善基金平台做好居民的动员工作。

文恒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颖以“项目化推进社区慈善服务的文恒实践”为题,以社区楼院自治为切入点,分享了如何通过项目化手段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以期在其他楼院复制推广。

和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薛倩分享了“社区慈善组织助力民生与治理的和平新村实践”,围绕社区慈善组织的培育孵化及作用发挥,以“路见休闲椅”等慈善项目为例,分享了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民生服务中的“三要”和“三不要”。

最后,交流讨论及专家总结点评环节,黄春蕾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分享进行了精彩点评,她指出区、街、居三级的案例实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区级慈善生态发展的样子。从古时的家族慈善、邻里互济到现在陌生人慈善,“区域慈善”成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期待我们的政府做好制度安排、优化慈善功能定位;我们的社区厚植文化根基、打造社区慈善参与空间和平台;我们的慈善组织能够完善内部治理、促进公众深度参与慈善。久久为功,一起携手做慈善。
更多精彩分享,请戳以下二维码回看。



承接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为公益组织提供基础条件支持、能力建设等服务,支持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新,以及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承接其他相关业务。
历下善治
TEL:0531-8238 9068
地址:黑虎泉北路187-7号历下创益园
新浪微博:@历下创益园